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如果我们这儿也能用沼气煮饭、照明该多好啊!”


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,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,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激励和引领广大青年投身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。共青团南平市委、南平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“青春读书会”:诵读《梁家河》。


来自南平市辖区基层党群工作者、大学生村官、大学生志愿者、市直机关单位青年代表等35名朗读志愿者一起诵读《梁家河》。我们将通过“南平团市委”、“南平广播电台”微信公众号每周一、周三、周五同步推送。


第二季

青春读书会

ID:NPyouth


VOL.24

青春读书会


沼气专业户

1974年1月,黄土高原已进入隆冬,马上就要过春节了,梁家河的乡亲们开始忙着准备年货。

 习近平刚刚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,他一直琢磨着能为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做些什么,琢磨着推动梁家河发展的切入点。

 灵感在苦苦思索中不期而至。一天,习近平正在翻看着报纸,当月8日《人民日报》刊载的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大办沼气的两篇报道深深地吸引了他——如果我们这儿也能用沼气煮饭、照明该多好啊!

 梁家河地处偏远,烧煤要到百里外的煤矿去拉。一直以来,群众为了烧火做饭大量砍伐树木,造成水土流失,影响农业发展。如果办沼气,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,解放生产力,还能对厕所粪便进行处理,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水平,更能解决农业肥料问题,提高粮食产量。沼气,就是解决农村生产生活问题的一把钥匙!

沼气是一个全新的事物。尽管对沼气的美好憧憬鼓舞着习近平,可他还是非常冷静:四川与陕北气候差异很大,这把源自四川的钥匙能打开陕北的“锁”吗?

习近平一直是一个行动派!此前,在赵家河进行社教时,看到一座厕所年久失修,他便自己动手,把它改造成赵家河第一座男女分开的厕所,进行了一次小小的“厕所革命”。这次能否在梁家河办沼气,他决心亲自去四川寻找答案。

他步行40多里路赶到了县城,把发展沼气的建议以及自已去四川学习的想法向县委做了汇报,获得了批准。春节过后,习近平便借了路费,拉着北京支延干部柏根柱等三人踏上了前往四川的“取经”行程。

时任四川省推广沼气领导小组副组长的杨超,是位老革命,新中国成立前在延安工作过八年。怀着特殊的革命情谊,他对习近平一行给予了热情接待,,详细介绍了四川办沼气的情况,并安排他们到成都郊县等地和沼气科研单位考察学习。沼气的便利和清洁、当地同志们的热情和办沼气的干劲,给习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 考察的过程变成了坚定信心的过程。从四川回来,习近平决定在梁家河办沼气。他自编了一些小节目,利用大队的三用唱机,向群众宣传沼气好处,并把村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着手试验。

难题一个接着一个,远比想象的多。

首要的问题是试验池在哪里建。村民的院落都是打窑洞时用土填起来的,土壤松软,不适宜挖沼气池。村里村外的路是人行走踩出来的,蜿蜒狭窄,运送水泥砂石的架子车没法走,材料怎么运?村民们居住分散,沼气池建好后,沼气怎么输送?最棘手的是,沼气池的池盖对石板的厚度和整体性要求很高,这种石材梁家河没有……

难题一个一个解决,实干就是解决办法。

经过反复测量,习近平最后把试验池选在了知青居住点旁边,这里的土壤密度相对要大一些。没有石头,习近平带人在烂泥滩里铲去一米多厚的土层,挖出了石头;没有沙子,习近平带着几个青年,到15里外的前马沟去挖,一袋一袋往回背,每天两趟,背上磨破了皮,没人喊一声累;没有石灰,他向有经验的师傅讨教,四处寻找石灰石,办起了一个小石灰场自己烧制……

揣着一定要把沼气办成的信念,习近平忙碌着,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。

不同的声音还是出来了——

有的意见显得很专业。在梁家河,有人当着正在忙碌挖池的习近平说:“好后生哩,别逞能,四川暖,延川冷,沼气在咱这儿办不成!沼气过不了秦岭。”

有的表示怀疑:“挖那么个坑,填上粪,就能着火?不可能!有的人断:“要是沼气能点灯煮饭,除非母鸡叫鸣,公鸡下蛋。”

习近平的倔劲上来了,他只想着快一点儿把沼气池建成。他相信,事实是最好的辩手,建好的池子“会说话”。

在习近平的信念坚守和艰苦努力下,1974年7月中旬,一个容量约8立方米的沼气池建成了。可习近平怎么也高兴不起来。输气管接好后,不知为什么就是不出气。

 瞧瞧沼气池里,水位在上涨,不断有水泡往上冒,下面一定有气呀!看看池壁,没有发现漏水漏气;拆开输气管,管子也没问题……习近平满头大汗,反复检查着。

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

是不是导气管堵了?问题最终锁定在了导气管上。习近平找来一根铁扦子桶了桶,没反应,又用力捅了下,一股粪水立即喷射出来,溅了他一脸。哧哧的出气声紧接着响了起来。

习近平用手抹了一把脸,顾不上洗,重新接好管子,打开沼气灶,轻轻擦燃火柴,“呼”的一声,期待的一幕出现了:灶台上蹿起约一尺高的火焰,轻盈地舞动着。

成功了!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子,传到了公社,传到了县里,人们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,争睹这神奇之火、洁净之火……


沼气池旁边墙壁上留下的宣传画


这是延川县第一口试验成功的沼气池,也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。“沼气不过秦岭”的谬言不攻自破了。

 群众亲眼看到用沼气点灯、做饭的效果好得很,建沼气的热情一下上来了,纷纷说:“今后再也不用熬煎烧的了!”‍

试验成功引起了延安地委和延川县委的重视,延川县委提出了力争1977年全县实现沼气化的目标。然而,缺人才、缺技术成了发展沼气最大的障碍。地区和县里决定,正式派考察组赴四川“取经”。

1974年12月,冠以“延安地区沼气学习团”的考察小组启程了。考察小组一行七人,身兼延川县沼气办主任的北京支延干部张之森是领队,习近平是其中一员,还有延川县关庄大队的北京知青黑荫贵等。

路上,大家都很兴奋,期盼能学到真东西,取得“真经”解决老百姓的烧柴、点灯问题。但到底怎么学才能学到“真经”,谁心里也没有底。

习近平想到一个办法。到达四川后,习近平把他想到的问题一一列了出来,提出把学习的关键点放在如何保证沼气池不漏水,能承受一定压力,而且要一次试水成功上。因为水一且进去了,要弄出来很费劲,而漏水就等于沼气池报废了。

考察是在比较两地的相同与不同中开始的。土壤含沙量大的怎么建,土壤含沙量小的怎么处理;进料口、出料口怎么设计,怎么密封;等等。石砌的、砖砌的、土挖的……从沼气池建造到沼气的制取,各种土壤相对应的建造办法和技术要点,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。这些记录,后来被编成一本小册子,分发给各个培训点,成为之后延川县大办沼气的培训教材。

白天考察,晚上总结,是他们不变的节奏。他们交流一天中所学到的新知识,梳理考察记录,标记还没有弄懂的地方,以便第二天考察时更有针对性。每到一个沼气池,他们都搭上梯子下到里面看。

沼气的利用也是考察的一个重点。看到四川沼气运用的一些小发明,比如自制的塑料小开关、水压显示器、灯具、灶具等,习近平总想着带一个样品回去,看能不能仿制。

四川省沼气办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]认真学习的样子,说:“你们老区人真能吃苦,你们是真学。”

考察的过程伴随着危险。据考察组成员、北京知青黑荫贵回忆,结束大邑县的考察返回成都的途中下起了大雨,车子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时,突然打滑失控,来了一个180度的掉转,一头撞在了山上。路的一边就是悬崖,大家下车察看时,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……

在40多天的时间里,考察组一口气跑了四川绵阳、广元等5个地区17个县,收获巨大。黑荫贵说,各种情况、各种地形的沼气池挖法建法都学了。

收获最大的还是习近平。黑荫贵说,考察时,看到一种石板做的手摇脱粒机,习近平就想着把制作方法带回去;看到烤烟种植收益高,他还考虑把烤烟引种到陕北。

考察结束要离开四川时,得知德阳县园艺场把柴油机改造后,用沼气做燃料带动发电机发电,习近平非常感兴趣。当时技术员李耀廷外出不在,习近平便和黑荫贵留下来等,直到拿到柴油机的技术改造图,才返回延川。

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,四川的风土人情也给习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一路上,他抓住一切机会了解民情社意,把沿途看见的好对联都认真地抄写下来,闲暇之时细细品味;路上遇到新鲜的事情就刨根问底,了解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。

办事之余,他在大雪封山时登上峨眉山,路狭山陡,十分艰险,下山后被当地群众尊为英雄。都江堰前,他体悟了做人做事的深刻哲理,多年之后仍有提及。

同行的黑荫贵感叹:近平是一个爱学习、爱思考,强调知行合一的人!

回到延川后,县委听取了考察组的汇报,立即决定推进全县沼气建设。由此,被称为“能源革命”的沼气建设在延川县迅速形成热潮。各种培训学习班办了起来。文安驿公社在梁家河举办沼气修建学习班,习近平担任主讲,负责传授技术。

新的建池技术出现了。梁家河缺少石料,人们以土代石,创造性地建成了土石结合池;用夯土代替水泥灌浆,梁家河每口沼气池的建造成本由40多元降到30多元。至 1975年8月,梁家河运用这些办法共建成沼气池34口,解决了43户社员的点灯做饭问题,基本实现了沼气化。习近平也因此被评为延安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大寨先进个人。

1975年8月22日,陕西省沼气利用推广现场会在延川召开,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参观了梁家河的沼气池,亲身感受到了沼气灯、沼气灶的神奇。在大会上,习近平做了题为《沼气要大办,政策要落实》的经验介绍。

截至1975年9月30日,延川县建成沼气池3200多口。15个公社均建有沼气池,47个大队基本实现了沼气化。

如今,梁家河早已通了电,但作为一种象征、一段历史,人们留下了习近平带领大家修建的第一口沼气池,旁边立着梁家河一块石碑,上面写着“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”。墙上有一幅以习近平带领村民建沼气为原型绘制的宣传画,两边写着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”八个大字。当年修沼气池时拓宽的道路,至今还在造福着乡亲们。

天下大事必作于细,建沼气的经历对习近平的影响重要而深远。

15年后,已经是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回忆说:“我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的时候,只不过是在全村搞了沼气化的科技活动,但却尝到了推广科技进步的甜头。家家户户煮饭不用柴,点灯不用油,乡亲们那种喜悦的笑容至今宛然在目。实践证明,科技与政治是紧密联系的。科技搞上去了,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了,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。”

30多年后,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淳安县视察,专门去看了下姜村的沼气池,笑言自己是建沼气的“专业户”,要求把建沼气这件事办好,让群众真正受益。


本期朗读者:刘婧宇武夷山团市委组宣股股长  刘婧宇

来源:南平团市委(ID:NPyouth),文字部分来源于《梁家河》



青春读书会往期

《梁家河》:要做行动上的巨人

《梁家河》:习近平的“团结观”
《梁家河》:理想与现实的对视

《梁家河》:难忘梁家河

《梁家河》:我把心留在了这里

《梁家河》:窑洞,我温暖的家

《梁家河》:生病不再硬扛着

《梁家河》:黑子: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

《梁家河》:这些事,还保留着当时的温度

《梁家河》:泪别梁家河

《梁家河》:吃的记忆

《梁家河》:从土窑洞到新楼房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